發動機潤滑系統機油泵的作用:
機油泵是發動機潤滑系統中機油循環的動力源,機油泵安裝在發動機缸體下部,旋轉時將油底殼的機油加壓排向潤滑油路,經過機油濾清器過濾后進入所需潤滑部件的表靀如果機油泵性能下降油壓降低,將嚴重影響發動機的正常工作�
(1)影響需要潤滑零部件正常工作,加速磨損,如渦輪增壓器等重要部�;
(2)對于現在廣泛采用液壓挺柱的發動機,造成氣門響聲;
(3)發動機可變氣門正時技術依靠機油壓力作為控制動力源,如果油壓不正常,影響可變氣門正時的工�;
機油泵有哪些種類�
機油泵的種類和工作過程解�
發動機機油泵屬于液壓泵的一種,實際上在汽車上還有很多液壓泵,如液力助力轉向的助力泵、自動變速器中的油泵·、而工程機械采用液壓傳動控制的裝置中,產生動力源的液壓泵是必不可少的。常見的液壓泵有外嚙合齒輪泵、內嚙合齒輪式泵、轉子泵和葉片泵。就汽車潤滑系統的機油泵來說,常用的是外嚙合齒輪泵、內嚙合齒輪式泵和轉子泵�
外嚙合齒輪式機油泵結構原理:
外嚙合齒輪泵由兩個相同的齒輪及泵殼組�;形成兩個腔:吸油腔和壓油腔;
主動齒輪由凸輪軸或曲軸驅動旋轉,在吸油腔內,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逐漸脫離嚙合,吸油腔容積增大,機油被吸入吸油腔,并由齒輪與泵殼的齒隙帶入壓油腔,在壓油腔內,主動和從動齒輪逐漸進入嚙合,壓油腔容積減小,機油被排向潤滑油道�
機油泵的實際供油量比潤滑系統每循環油量大2-3倍,多余的機油經限壓閥流回油底殼�
所以機油泵的泵油壓力取決與發動機的轉速、齒輪與泵殼的間隙及限壓閥的設定。實際維修中,隨著油泵齒輪與殼體之間配合間隙的增大,泄油增大,油泵的泵油壓力降低。在實際檢修中更換機油泵�
實質所有的機油泵結構內部均分為吸油腔和壓油腔,在吸油腔容積增大,機油被吸入,而在壓油腔內容積減小,機油被排出�
內嚙合機油泵結構原理�
轉子式機油泵結構原理�
轉子式機油泵由殼體、內轉子、外轉子和泵蓋等組成。內轉子用鍵或銷子固定在轉子軸上,由曲軸齒輪直接或間接驅動,內轉子和外轉子中心不同心而存在偏心距,內轉子帶動外轉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轉動。內轉子�4個凸齒,外轉子有5個凹齒,這樣內、外轉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轉�
轉子齒形齒廓設計得使轉子轉到任何角度時,內、外轉子每個齒的齒形廓線上總能互相成點接觸。這樣內、外轉子間形�4個工作腔,隨著轉子的轉動,�4個工作腔的容積是不斷變化的。在進油道的一側空腔,由于轉子脫開嚙合,容積逐漸增大,產生真空,機油被吸入,轉子繼續旋轉,機油被帶到出油道的一側,這時,轉子正好進入嚙合,使這一空腔容積減小,油壓升高,機油從齒間擠出并經出油道壓送出去。這樣,隨著轉子的不斷旋轉,機油就不斷地被吸入和壓出�
轉子式機油泵結構緊湊,外形尺寸小,重量輕,吸油真空度較大,泵油量大,供油均勻性好,成本低,在中、小型發動機上應用廣泛�
機油泵如何驅動:
內嚙合齒輪泵一般安裝在缸體前端,主動齒輪套在曲軸前端,由曲軸直接驅動,�462發動�;外嚙合齒輪泵和轉子泵由凸輪軸通過螺旋齒輪驅動或由曲軸通過鏈條驅動�
機油泵內的限壓閥�
限壓閥也稱為溢流閥,它的作用是在機油壓力過高時泄壓,以維持主油道內的正常油壓(150-600Kpa)。機油限壓閥是一個球�(或柱�)并用彈簧鎖緊,主油壓超過規定時,球閥即克服彈簧壓力而被頂開,一部分機油流回泵內進行小循環,而起到卸壓作用,限壓閥一� 裝在機油泵上,以便和機油泵一塊在試驗臺上檢驗調整機油泵的出油量和出油的壓力,但也有一部分發動機將限壓閥安裝在氣缸體主油道上或粗濾器的總成座上。限壓閥彈簧的預緊力是在出廠時進行過校正的,在使用中一般不要因機油壓力過低而隨意改變限壓彈簧的張力,因為這種油壓的降低不是彈簧張力所造成的。在一般情況下,機油泵出的油量大于用油量幾倍,(高速時)工作時限壓閥一直處于脈動式的溢油狀態,多數潤滑油在機油泵內進行� 環或流回油底殼�
感謝訪問泉達,我公司主要生產不銹鋼自吸泵,自吸泵,排污泵等產品� |